某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在规划阶段,进入石化厂区外管廊区域后,因负责人不清楚规范强制要求,计划全部直埋布置。后来审查时,经查有关标准规范,只要进入工厂围墙内应在管廊或地墩上布置设计,只能对开始的规划进行较大的修改。规划决策的错误造成了预算不准确和工期延误。有关标准规范如下:
SH/T 3054《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GB 50542《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技术规范》、GB5048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规范,均规定有可燃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
管线敷设方式与节约土地有直接的关系,管线用地占有较高的比例,大中型石油化工厂管线用地,笔者统计约占全厂用地的20%~35%。
管线敷设方式有地上和地下两大类。在选择管线敷设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安全、交通运输、用地、投资等各种因素。目前,工厂的管线以地上敷设为主,这样既方便施工、检修、管理,也有利于安全和节省用地,降低投资。
石油化工厂管道内的介质除空气、氮气、蒸气和水等以外,大部分的管道内介质具有火灾、爆炸、易燃、有毒和腐蚀的特性,并且多数为有压输送,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二次危害,因此在选择敷设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管道内介质的性质,并且危险性介质的管道均应采用地上敷设的方式。
管线共沟、共架、多层敷设,都是集中敷设方式,是节约用地的有效途径。
集中共沟式适用于公用工程管线,一般用于厂区主管带,可节省地面用地,地面上视觉空旷,但施工繁琐,投资较大。
有的装置管廊在满足消防、通行等设计条件时,尽量按照地墩来布置设计,也降低了工程造价。例如罐区管廊、厂外管廊、装置管廊等区域,有时按照地墩布置设计。一般地墩顶面距离地面400mm(有的规定300mm)。某石化园区内管廊是按照地墩敷设(第一层距离地面400mm),在过路时上翻,以满足消防道路净空高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