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应包括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以及车间布置中的噪声控制。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噪声控制部分的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噪声控制部分的编写、施工图设计中各种噪声控制设施的设计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后,对于未能满足噪声控制设计目标要求的部分修改与补充设计。



 1. 厂址选择


   a.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其厂址选择应符合所在区域总体城乡规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且不宜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选择厂址。


   b.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的厂址,应位于城镇居民集中区的当地常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对噪声敏感的工业企业的厂址,应位于周围主要噪声源的当地常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c. 对噪声敏感的企业,厂址不宜选择在高噪声环境区域中,并应远离交通干线、飞机场及主要航线。


   d. 工业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利用天然缓冲地域。



2. 总平面设计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结合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高噪声厂房与低噪声厂房分开布置。工业企业内的主要噪声源宜相对集中,并宜远离厂内外要求安静的区域。


   b. 主要噪声源及生产车间周围,宜布置对噪声不敏感的、高大的、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在高噪声区与低噪声区之间,宜布置仓库、料场等。


   c. 对于室内要求安静的建筑物,其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于隔声。


   d. 工业企业的立面布置,应利用地形、地物隔挡噪声;主要噪声源宜低位布置,对噪声敏感的建筑宜布置在自然屏障的声影区中。


   e. 工业企业厂区内交通运输设计,在满足各种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规定:厂区内主要交通运输线路不宜穿过噪声敏感区。在厂区内交通运输线路两侧布置生活、行政设施等建筑物时,应与其保持适当距离。在噪声敏感区布置道路,宜采用尽端式布置。


   f. 当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采用以上措施后,仍不能达到噪声设计标准时,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或在各厂房、建筑物之间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



3. 装置车间的布置


   a.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高噪声设备宜相对集中,并宜布置在车间的一隅。当对车间环境仍有明显影响时,则应采取隔声等控制措施。


   b. 振动强烈的设备不宜设置在楼板或平台上。


   c. 设备布置时,应预留配套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需的空间。



4. 配管设计降噪措施


  a. 工艺设计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规定:减少冲击性工艺;块状物料输送应降低落差;采用减少向空中排放高压气体的工艺;采用操作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宜远距离监视操作。


  b. 选用低噪声阀门


    多级降压型阀门。阀芯与阀座为多级配合,即在阀座内设置直立串联的节流层,使每级的压降比减小,从而降低冲击噪声与气穴噪声。这种类型的阀门适用于大压降的场合,其噪声可比一般控制阀降低20~25dB。但由于阀门的导流能力小,仅为一般球形控制阀的1/4~1/3,若在低压降和大流量下,降噪效果不明显。


    分散流道型阀门。它是用许多小孔或细长间隙所构成的通道来代替一般阀门的大通道,从而降低阀门噪声。


  c. 设置辅助控制阀


    当主控制阀某一开度会引起管路共振时,可适当开启旁路辅助控制阀,调节其开度来避免管道发生共振。图15.6列举了辅助控制阀的设置。当主控制阀由于压力降大而产生强烈噪声时,可使用A,B两阀的节流来分担主控制阀的压力降。若主控制阀某一开度激发管路共振时,可适当开启旁路阀C来改变主控制阀的开度,从而避免管道发生共振。


6.jpg

  d. 设置限流孔板


    管路中增设限流孔板,可使阀门的节流压降减小,另外孔板本身亦有抗性消声作用。实践证明,限流孔板选用恰当,一般可降噪声10~15dB。限流孔板开孔固定而不能调节,在负荷变动时效果也跟着变化,所以限流孔板应根据常用的负荷参数进行设计。


  e. 选用合适的消声器


    在气体动力设备的进、出口和在气流管道的阀门上、下游安装合适的消声器是控制设备噪声和阀门噪声沿管道传播和辐射的有效措施。消声器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等,消声效果一般为20~25dB。液体输送管道中,当液体压力大于1MPa时,可采用液体消声器,一般降噪量为20dB/0.5m。也可以在管道中设置1/4波长的旁路管,改变管道脉动的相位,起到干涉消声的作用。


  f. 控制流速


    流体在阀门或管道内的流速高,噪声亦高,降低流速可减小噪声。在无气穴的情况下,流速加倍,噪声增加18dB。对噪声限制较严的管道,需对流速加以限制,一般采用扩大管径的方法来降低流速。对于截面与流向急剧变化的管段,其流速还应进一步降低。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环境对管道噪声有不同的要求,但气流输送管系不受此限制,因为气流中固体颗粒与管壁的摩擦将大大增加管道噪声。管道流速限制值见表15.6。


表 6.jpg


  g. 合理的管道连接


    管道的支管尽可能避免T形连接,最好改用分流的接管方式,对于管径大于200mm的管道更是如此。管道的转弯半径一般应大于5倍直径。对于泵的接管,其转向应与泵的叶片旋转方向相同。


  h. 采用挠性连接


    挠性接管,可以隔绝噪声在管道中传递,可防止动力设备振动传递给管道,又可对管道中心线的偏移给以补偿。挠性接管有定型产品,一般可降噪10~15dB。


  i. 管道隔声支吊架


    采用弹性支吊架可防止管道噪声从吊架、支座传递到墙壁、天花板、基础上。


  j. 管道内加吸声内衬


    在管道和弯头内,衬以一定厚度的吸声材料,即组合成一个简单的阻性消声元件,称消声直管或消声弯头。吸声层厚度在50~80mm之间,并用透气性织物-玻璃布或金属穿孔板护面,护面结构根据管道内气流速度选定。


  k. 隔声包扎


    强噪声的管道宜布置在地下或采用隔声包扎的方法来降噪。



联系方式.jpg